如何協助孩子辨識風險,遠離性剝削陷阱 / 更新日期:2025-06-13
近年來,
創意私房 等重大數位性影像犯罪案件,揭露了網路世界中兒少受剝削的嚴重性。2024年上半年,台灣的兒少性影像案件通報數已超過1500件。
⠀ ⠀
家長常擔心孩子會被「陌生網友」欺騙,但對於數位時代成長的孩子來說,網路與現實的界線早已模糊。
⠀ ⠀
家長眼中的「陌生網友」,對孩子來說可能是聊得來的朋友。網路的匿名性讓孩子在網上更容易敞開心扉,這樣的信任有時會讓他們誤信對方,最終落入剝削陷阱。
⠀ ⠀
▌兒少性影像剝削的管道,不只有「網友誘騙」
⠀
性影像剝削的風險不僅來自網路騙局,也可能源於孩子與身邊熟悉的人之間的關係:
⠀ ⠀

網路交友:與「聊得來」的對象在對方的誘導下拍攝私密影像。
⠀ ⠀

戀愛關係:交往對象要求拍攝私密影像,分手後遭到威脅或外流。
⠀ ⠀

朋友間的信任:孩子將影像分享給同儕,卻不知情地被轉傳。
⠀ ⠀

假借工作機會:以模特兒、外拍、內衣、乳暈霜廣告等名義誘騙拍攝裸照或影片。
⠀ ⠀
這些情況的共通點在於,孩子受害主因並非「缺乏警覺」,而是因為信任或關係中的壓力,最終被迫或選擇分享私密影像。
⠀ ⠀
如何協助孩子辨識風險,遠離性剝削陷阱
⠀
陪孩子認識「身體自主權」
⠀
從小開始讓孩子了解身體界限,討論哪些地方可以被觸碰,哪些地方不能。
⠀
可以透過故事、日常對話,幫助孩子建立概念,讓他們知道即使對方是親密的家人或朋友,感覺不舒服時都可以拒絕。
⠀
用開放態度談「情感與性」
⠀
避免將「性」和「感情」視為禁忌話題。
⠀⠀
用開放的心態,透過日常對話了解孩子的想法,並強調健康關係的基本概念,如互相尊重與信任,幫助孩子辨識不健康的情感關係。
⠀⠀
讓孩子了解網路風險
⠀
協助孩子認識網路的特秀與風險,例如理解網路的匿名性讓你無法確認對方真實身分;
AI、濾鏡、Deepfake換臉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(如影像篡改),以及如何保護個人資訊等。
⠀
這些討論能讓孩子在面對網路世界時,做出更安全的選擇。
⠀
更多的關心與尊重
⠀
許多孩子遭遇性剝削,是因為缺乏來自家人的情感支持,只能試著在網路尋求關心。家長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更多的尊重與關愛,讓他們不會因為缺乏情感依托而向網路尋找溫暖。家長可以提醒自己:
⠀
教養不只糾正,更是陪孩子釐清、討論的過程。
讓孩子參與選擇,他才會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被重視的。
練習尊重孩子說「不要」。
⠀
家,是最重要的防線
⠀
限制孩子不上網、不交網友,無法真正讓他們遠離風險。相反的,家長的理解與陪伴,才能幫助孩子做出更安全的選擇。
⠀
網路是一把雙面刃,但透過家長營造長期的尊重、理解與安全感,舊友降低負面影響,遠離不必要的傷害。
⠀
如果孩子能夠感受到家人的支持,當遭遇問題時,他們會知道有信任的人可以商量與討論,而不用擔心被責備與威嚇,更不用害怕求助,也才有機會遠離傷害或是慢慢復原。